ID: 22621963

上海市虹口区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0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776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上海市,答案,试卷,化学,期末考,学期
  • cover
2024-2025学年上海市虹口区复兴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一年级 化学学科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一、超重氢-氚(T)(10分)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强行推进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并将核废水主要辐射物质“氚(T)”做成卡通形象,以合理化将放射性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行为。据统计,至今已有超过6万吨的核污染水被排放到海洋中。此举引发日本民众和国际社会强烈反对。 1.下列有关氚的说法正确的是 (不定项)。 A.卡通形象中标“+”号的小球表示质子 B.氚的核素符号为21H C.氚及其同位素性质完全相同 D.11g氚水(T216O)所含中子数为6NA 2.有关H2和T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为同位素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电子数不同 D.是同一种物质 3.16O的质量数常被当作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这里“近似”不包括的含义 。 A.氧的其它同位素的丰度太低,被忽略了 B.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很接近于1 C.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总是取整数 D.电子的质量太小 4.氢元素存在三种天然核素,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核素 氕(1H) 氘(2H) 氚(3H) 丰度 99.98% 0.016% 0.004% 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计算结果不近似) 5.在离子NH3T+中,电子数:质子数= 。 二、化学家的物理量-物质的量(20分) 1961年,英国化学家古根海姆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亲切地称之为“化学家的物理量”。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了物质的量等7个物理量为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B.1mol氧的质量为16g C.0.5molHe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 D.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 7.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X气体分子质量为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64g B.5.6gCO和4.48LCO2中含有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分别含有1molO原子的CO、CO2、O3气体,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 D.ag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以表示为 8.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 。 A.被氧化,做氧化剂 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C.被还原,做氧化剂 D.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9.判断下列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 ① CaO+H2O=Ca(OH)2; ② CuO+H2SO4=CuSO4+H2O; ③ H2+CuOCu+H2O; ④ 2H2+O22H2O; ⑤ NaOH+HCl=NaCl+H2O; ⑥ 2NaOH+CO2=Na2CO3+H2O。 上述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10.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该反应每消耗5.85gNaCl,理论上可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 。 11.铁粉常做还原剂。28gFe被氧化成Fe3+,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 12.已知CO、CO2的混合气体质量共16.0g,物质的量共0.4mol,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CO与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 三、电解质溶液性质的探究(20分)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后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向装有不同溶液的A、B试管中各分别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先将B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空烧杯C中,再将A试管中所得溶液慢慢滴加到C烧杯中。烧杯C内固体质量随A试管中加入液体体积变化如图D所示。 13.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质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14.将C烧杯中沉淀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观察到 实验现象,进而证明滤渣为混合物。加入稀硝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兴趣小组同学还想通过测定溶液导电性变化来探究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得到了一些“溶液导电性随加入电解质溶液体积变化”不同的图像。 1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