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因为一本书,红了一座城! 这就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是传说中凤凰展翅飞升的地方! 凤凰古镇 沈从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把握描写人物的手法。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 有评家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为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边城》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在《亚洲周刊》 “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中,《呐喊》位列第一,《边城》名列第二。 引: 认识作家: 现代中国风俗画家、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小学毕业后长期在土著军队生活。1923年到北京靠自学从事文学写作。1927年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他的《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一再地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 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以湘西为背景的系列小说: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中篇小说:《边城》 长篇小说:《长河》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1933年夏,沈从文偕夫人游崂山,在一条名叫“九水”的溪边,看到对岸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穿一身孝服,先在岸上烧了一堆纸钱,后又从溪里拎起一桶水向来时的方向走去。看着她孤单怜弱的身影,他想到了家乡小辈用河里或井里的水为去世的长辈抹洗尘垢的风俗,想到湘西一些小溪渡口人家常有的家庭格局,以及自己从湘西走出来艰苦奋斗的经历,不禁产生了写作《边城》的冲动。 他自己曾说,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自己在3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散文化小说,是指将小说和散文两体裁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散文化结构的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散文化小说: 文体常识 1、淡化情节 这类小说,情节不再是构成小说最核心的因素。它在浓重的抒情语言特点下展开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