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看 青 年 英雄 旧 识 回 顾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古典诗歌 现代新诗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 文体知识 词 基本特点 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为“长短句” 史称“曲词””曲子词“或“诗余” 词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分为上阕和下阕 词 的 分 类 字数 小令 (58字内) 中调 (59-90字) 长调 (91字以上) 流派 豪放派 特点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 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特点 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作家 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沁 园 春 沙 长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词牌名 题目 解题 沁 园 春 沙 长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 生于1893年12月26日 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 诗人简介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伟人 沁 园 春 沙 长 诗词背景 时间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 地点 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经历 欣 赏 朗 诵 初 读 读准字音 沁 园 春 qìn 百 舸 gě 寥 廓 liáo kuò 挥 斥 方 遒 浪 遏 飞 舟 qiú è zhēng róng 峥 嵘 再 读 把握节奏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 读 把握情感 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慷慨激昂 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 整体感知 立、看、怅、问 上阙 下阙 眼前景 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携、忆、记 忆往事 一字领起 整体感知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赏析 独立寒秋图 诵读上阕,思考上阕可以分为几层,各层主要内容是什么? 赏析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人物 环境 赏析 独立寒秋图 品味“独立”的意味 1.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神态,说明作者在思考自我人生价值; 2.“独立”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的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作者独立寒秋,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激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