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3052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41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必修下册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套中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小说,“套中人”这一形象也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本课教学存在一定难度:一是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很难在一节课内兼顾小说各个要素;二是这篇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现状,时至今日,和学生有着较大的时空距离,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或体验。基于这种考虑,本节课从人物形象这一个点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探究人物的形象的多重性,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做到由表层到深层、由现象到本质、由个体到群体、由对个人命运关注到对社会根源的反思。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契诃夫小说的特点,揣摩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结构、情节等方面欣赏其“讲故事”的艺术,体会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其成因。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社会实际,扩展“套中人”的内涵,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学会与时俱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套中人形象的“四重性”,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怀。 难点:析套中人形象的“四重性”。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变”引出《套中人》别里科夫的“不变”。 二、整体感知 根据图表,梳理人物关系,概述故事内容。 布尔金(我) 柯瓦连科 二、探究形象 (一)初识套中人———可笑的胆小鬼 老舍先生曾说,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到底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别里科夫性格的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描写别里科夫外貌、语言、心理、动作、居住环境的句子的分析,感受别里科夫的保守、固执、可笑、胆小,并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典型的语言描写,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解读套中人———可恶的刽子手 投影:然而这个老穿着套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他辖制呢!……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过去十年到十五年间,我们全城的人变得什么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发信…… 这么一个可笑的胆小鬼为什么能够把整个中学辖制了十五甚至辖制了全城呢? 1.告密:文章39、67、69段都有对别里科夫告密的描写,别里科夫正是通过告密的行径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别里科夫这类人”:别里科夫的告密或许能够辖制整个中学,但是为什么他能够辖制全城呢?别里科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范畴了,他是一类人的代表,在文章的最后有更为清晰的描述:“确实,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正是由于诸多“别里科夫”的存在才使得全城的人变得什么都怕。 3.“在过去的10年至15年里”:“别里科夫这类人”只有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才能辖制中学甚至是全城,“过去的10年至15年”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专制统治的10年至15年。 补充写作背景: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这篇小说创作于1898年。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别里科夫在言行、思想上都维护着沙皇的专制统治,可以是说是沙皇的帮凶或者刽子手。“别里科夫这类人”的行径又让很多人受到了伤害,因此,他们又有可恶、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