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4588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7153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 导 入 生活、工作中有些人精明能干, “点子”很多,这“点子”从何而来?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哲学上找答案。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科学道理? 【素养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欣赏准确严谨、通俗易慬的语言,树立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3.学习运用事理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其观点,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亦称巨擘,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他的诗词里包含着他咏叹景物、军事指挥、治国领导、人际交往等思想和体验,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典雅、通俗、幽默。 文本常识积累 · 创作背景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问题的重要著作,是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5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写的一段话。文章论述了认识的来源和正确思想的作用,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并且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文章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阐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的观点,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文本常识积累 · 题目解说 标题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标题用语通俗易懂,有两层意思: 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 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思考1 思考1:标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哪里来呢?作者回答了吗?边读边画。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文章中心论点 初读 初读 思考2: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作用: 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思考3:这是一篇议论文,全文共一个段落,诵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将文本切分成几个段落。 提示: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再读 分析问题部分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 “总———分———总”式 第一个层次, 第一句话讲由社会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社会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 第二个层次,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