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024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 “嫦娥六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 B.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C.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制与生产 D. “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2.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B. 闵恩泽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C. 拉瓦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D. 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 3. 明确各种化学仪器的基本用途并熟练使用,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仪器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 4. 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择笔刻字 B. 燃脂制墨 C. 裁剪宣纸 D. 砚台研墨 5. 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是( ) A. 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家庭壁挂式采暖炉燃气供暖 C. 用燃烧的蜡烛照明 D. 用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熨烫衣服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 B. 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 C. 钢铁作为建筑材料 D. 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 7. 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作出猜想 B. 设计实验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8. 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 A. 金刚石(C) B. 二氧化碳(CO2) C. 氨气(NH3) D. 碳酸氢铵(NH4HCO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的实验操作不但要规范,更要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请回答第9~10题: 9. 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要求的是( ) A. 实验结束后,剩余试剂可以倒入下水道 B.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D. 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试剂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10. 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11. 完成镁条相关性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出镁条观察其表面为灰黑色,则镁的颜色为灰黑色 B. 轻轻折弯镁条,镁条很容易弯曲,说明镁条密度很小 C. 用坩埚钳夹持镁条,点燃,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坩埚钳上残留的白色粉末是镁 D. 取一小段镁条于试管中,滴加足量醋酸溶液,有大量气泡生成且放热,发生了化学变化 12. 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意外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引起失火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发现试管破裂 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试剂后,胶帽被腐蚀 胶头滴管倒置 D 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倾倒液体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13.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原子学说和分子假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 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揭露“伪科学” C.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应该远离化学 D.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4.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开始俯视液面,读数为6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为52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8 mL B. 等于8 mL C. 小于8 mL D. 无法判断 15. 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