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 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标题中加“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所以从军行既是爱国诗又是边塞诗。 “从军行” 王昌龄 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1.《从军行》作者是王维。 2.《从军行》是一首写景诗。 A正确 B错误 3.从军行是一种乐府曲名。 判断对错并修改错误答案 朗读《从军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①长云暗②雪山③,孤城遥望玉门关④。 ①青海湖 ③祁连山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②使……变暗 黄沙百战穿⑤金甲⑥,不破楼兰⑦终不还。 ⑤磨破 ⑥铠甲 ⑦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读后两句诗,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后第二题)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他们壮志不灭,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誓不返回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哪个词体会到环境的艰苦? 2.从哪个词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时间的漫长? 3.从那个词体会到匠之门保家卫国的决心?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战斗之苦,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卫国的豪情壮志 读诗的后两句,前一句压抑低沉,后一句读出将士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豪壮誓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杀敌报国 豪情壮志 不畏艰险 誓死卫国 边塞景物 雄浑苍茫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思考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的意思是? A 通过 B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C 磨破 D把物品连起来 (2)翻译句子_____ 从军行 王昌龄(唐)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 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 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4.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漠风尘日色昏”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还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的作用。 B诗的前两句让人感到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C诗人描写了“前军夜战”的场景 D因为军队骁勇善战,战事大捷,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