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六 默写六十篇古诗文名句 古代诗文阅读 语境理解默写的考查形式已成为高考的主流形式,并且有向更加注重课文理解的深层次发展的趋势。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古典诗文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古诗文背诵默写,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反复朗读,深入领悟诗词的含义,特别是经典名句,发现古诗文的结构美、音韵美,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 一、真题解说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 ———和“ ———。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易错的字词有:驽,瑟。 【答案】 (1)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2)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3)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二、命题特点 1.题型均为填空题,为“三题六空”,材料皆出自全国新高考卷推荐背诵的73篇诗文。 2.分值6分。考查内容、时间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哲理性和审美性。选句内容一般隶属下面四种情况:(1)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2)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的句子;(3)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的句子);(4)描写优美景物、意境的句子。 3.从2014年开始,古诗文名句默写的题型是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今后备考必须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 (一)考点剖析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对名句名篇的考查比较灵活,但题型较为稳定,都是填空形式。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都是课本篇目,而且为经典名句,命题范围以全国新高考卷推荐背诵的60篇诗文为依据。 (二)试题类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指点迷津 名句名篇默写“六要”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如苏轼《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壑”“嫠”就极易写错,复习时要反复多写几遍,强化记忆。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例如《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这两个加点字不要弄混了。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考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零丁”容易误写成“伶仃”。 4.要留意具体环境。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如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 5.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