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5572

艺考生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 课件(6份打包)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5727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考生,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课件网) 考点六 探究主旨意蕴及标题意蕴 探究主旨意蕴包括: 一、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考点剖析 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学习方式。散文的探究主要涉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三个方面。 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发掘作品意蕴,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从作品本身入手,发掘作品中所表现作者的思想、意识、情感;二是发掘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人文精神在现实中的积极意义及其引发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二)试题类型 1.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句(段)内涵的理解。 2.请探究文本中×××包含了哪几层深意。 3.×××在作者心目中有怎样的意义(价值、地位) 例如:(2013·安徽省高考卷)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写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黄裳《樱桃》)(8分) 【审题要点】 结合文本 两个方面 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明确答题方向。(1)把握文章大意。前五段叙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后三段在叙述游览桐庐县城的基础上,借樱桃来阐发人生思考。(2)明确题干要求。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写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抓住“社会发展变化”这个关键词。(3)明确答题方向。可以从社会发展变化、改革发展前景、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等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文本,忌脱离文本空谈。(4)规范组织答案。心里有要点意识(句内、句外),有条不紊(分步、分点)作答。 【答案】 (1)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发现和积极肯定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通过对桐庐长街变化的观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并通过对桐庐风貌的描写,赞美与肯定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 (2)对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笔下的樱桃,虽未完全成熟,甜味也只是淡淡的,但还是让作者欣喜;樱桃“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预示着未来更大更多的收获,作者对此抱有坚定信心。 (3)对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洞察和关注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物质生活的进步与变化;而作者却从影院前人群兴奋、专注的神情,景区内游人激增的现象中,洞察到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渴求。 (4)大胆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赋予在古诗词中象征惜春的“樱桃”以新的寓意,再借品赏齐白石的画丰富其内涵,以此体现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讴歌当时那种坚实、健旺、充满生机的时代精神。 (5)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思考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对桐君山历史气息的描述,对桐君祠重修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改革开放之初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关注;同时,对这些景点被游客冷落的现象,作者也流露了些许遗憾。 (三)指点迷津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技巧 1.要掌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内涵。 (1)从不同角度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做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