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131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72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历史
  • cover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第23课,包含“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三个子目。教材主要讲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加突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然而,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通过国际组织发挥全球治理的作用,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冷战后世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材分别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加以阐释。接着指出在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下,全球才能共同发展,进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一教学内容整体的逻辑结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些重要的历史问题。这一教学内容体现出历史、现实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教师要突出教学立意,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感悟历史;在微观上则要统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服务于教学评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已经学习过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部分因素,各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以及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所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有了一定知识储备。但是,本课内容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内容庞杂,知识之间的关系复杂,并且对主流意识形态和历史价值观的把握要求高,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时空表达方式叙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利用历史材料分析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认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点。 2.通过历史材料分析人类和平与发展所面对的挑战。知道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构成了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3.认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顺应并引领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时代潮流的判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难点:中国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贡献。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讲述:二战后初期由于冷战的爆发,国际间的斗争异常激烈,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迭起,战争与革命仍是时代主题,但同时也在孕育着新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正是在世界大和平和经济大发展的两大背景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对外实行开放,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和平相处,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设计意图)二战后,世界形势剧烈变化,经历了冷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迁,通过教师讲述,把学生带入历史长时段的时空观念中,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过渡)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世界存在的基本矛盾及其走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世界大和平和经济大发展的两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材料一 1983年3月,邓小平在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