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6290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770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苏轼 十年一梦,亦哭亦歌 学习目标 1.掌握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性质; 3.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 4.感受诗人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常识积累 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潘安、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 最初始的悼亡诗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至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 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悼亡诗 最有名的悼亡诗 离 思 元 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悼亡诗 最酸楚的悼亡诗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沉痛悲伤 整体感知—上阙 本词题为“记梦”—写“梦”,作者是怎样围绕“梦”展开的 ?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后 记梦 梦前思量(怀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直接抒情: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哀悼。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感哀痛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此情无计可消除”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的眉山,我连跟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的地方都没有。 “千里”和“十年”写出了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能再相逢的遗憾。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凄凉无助。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 人生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从想象中的亡妻的反应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材料补充: 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 上阙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为下阙“记梦”做铺垫。 上阙小结 本词题为“记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