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2.因为( )、( )及( )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3.群落里的各种( )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 )。 4.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 )和适宜的( )。 5.生物之间因为( )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叫( )。 6.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 ),蚯蚓喜欢生长在( )、( )的环境里。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7.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 A.土壤 B.阳光 C.水分 8.在同一个实验中,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与别的小组差距很大,应该( )。 A.放弃自己组的研究 B.再次实验,收集证据 C.修改实验数据 9.下列适宜生长在温暖干燥的沙漠地带的植物是 ( )。 A.香蕉树 B.仙人掌 C.月季 10.校园里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 A.假山的池塘里 B.围墙边的花坛里 C.运动场的沙坑里 11.我们研究完的小动物应该如何处理呢?( ) A.放回大自然 B.放入垃圾桶 C.随便丢掉 12.下列动物行为,( )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A.青蛙冬眠 B.蜻蜓点水 C.老马识途 13.引起青蛙冬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 14.生物间存在多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晓光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整理了如下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 A.青草→野兔→狐狸 B.水藻←虾←鱼 C.蝗虫→青蛙→蛇→鹰 15.下面的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B.小鸟→瓢虫→蚜虫→小草 C.小草→瓢虫→蚜虫→小鸟 16.某同学计划制作一个生态瓶,他将大油桶洗干净并剪好后,后面的步骤正确的顺序应为( )。 ①种水草、放浮萍 ②放鱼、虾、田螺 ③铺沙装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7.做种子发芽实验,每个盒子都放3粒种子,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18.做对比实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 19.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刺,主要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 20.通过实验分析,蚯蚓更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 21.每年三四月份,丹顶鹤、黑嘴鸥会迁徙到盘锦辽河口湿地。( ) 22.冬季寒冷、缺少食物,青蛙会进行冬眠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 23.食物链中缺少了其中的某种生物,不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巨大影响。( ) 24.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 25.为了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生态瓶中的植物越多越好。( ) 26.生态瓶中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谐生存。( ) 四、连线题(8分) 27.连线(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连起来)。 青蛙 海洋里 天鹅 戈壁、沙漠等干燥的环境里 鲸 池塘、稻田等潮湿的环境里 蜥蜴 湖泊、沼泽等湿润、温暖的环境里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8.请写出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实际上,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中的一条食物链。 29.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许多鸟类迁徙,还有许多鸟类不迁徙,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0.小明做“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放水,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发芽 ② 放适量水,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发芽 ③ 放适量水,置于冰箱的冷藏室中(4℃) 种子不发芽 ④ 将种子全部浸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发芽 (1)如果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