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5课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 十六国 (前秦短暂统一北方) 东 汉 淝水之战( 383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439—581) 北魏 灭 宋 齐 梁 陈 隋朝统一 南朝(420—589) 灭 东晋 (317-420) 西晋 (266—316) 三国 (220-280) 魏 蜀 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征,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张鹤泉《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三国与西晋 三分天下 建立者:曹丕 都 城:洛阳 时 间:220-265 魏 建立者:刘备 都 城:成都 时 间:221-263 蜀 建立者:孙权 都 城:建业 时 间:229-280 吴 三国鼎立形势图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1.1 三国鼎立 三家归晋 统一历程 263年: 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结束了东汉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统一意义 1.2 西晋的短暂统一 内忧外患 八王之乱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杨骏,统治阶级内部遂发生政乱,先后有8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司马光《资治通鉴》 1.3 西晋的衰亡 五胡内迁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当时晋朝统治者对于统治区胡人的剥削。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在百余年间先后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内忧外患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所灭。 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又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1.3 西晋的衰亡 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学习聚焦 东晋与南朝 316年前赵匈奴贵族刘曜攻长安,俘虏并杀晋愍帝,史称“永嘉之乱”。 统治集团南迁,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史称“衣冠南渡”。 东晋建立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王氏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在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後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 “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东晋门阀士族政治的特殊背景。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2.1 东晋的政治制度 士族门阀 门阀士族政治 ——— 东晋政治的基本特征 《魏书》所载之标准,凡称士族需合二大条件:其一,累官三世以上;其二,任官需达五品以上。 “门阀”:本为“家门阀阅”简称,指家族的政治背景。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过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门望。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从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形成原因: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阶层的支持,士族阶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