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项目区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1947-1991)概念 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 对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涉及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 表现: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国际格局概念 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政治力量间,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二战后主要表现为美苏两极格局,但两极中产生多极。 对抗形式 雅尔塔体系:世界体系 两极格局:世界格局 冷 战:对抗方式 美苏争霸:表现 (1955-1991) 主要概念 1991年 苏联解体 雅尔塔 体系建立 1945年 二战结束 1947年 杜鲁门主义提出 1949年 北约建立 1955年 华约建立 1961年 不结盟运动 兴起 1967年 欧共体成立 1980年 1989年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东欧剧变开始 至今 冷战 开始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多极化 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 瓦解 多极化 趋势加强 本课时序 雅尔塔体系建立--国际背景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美苏因素 丧失合作基础--基础因素 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现实因素 原因 分析 延时符 冷战局面形成原因?--教材109页 教材108页 学习聚焦: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是他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思考:为何美苏两国会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对手? 丧失合作基础--基础因素 1945 美苏易北河会师 “战时, 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 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 二战宣传漫画《绞死希特勒》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美苏因素 思考:为何美苏两国会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对手? A、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 B、控制了整个东欧 C、战后苏军驻扎在从欧洲中部的易北河到亚洲的三八线的广大地区 D、反法西斯战争使其在全世界赢得很高的威望 E、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苏联空前强大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 政治: 军事: 美国独占鳌头 思考:为何美苏两国会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对手? 国家战略、国家利益--根本因素 材料1: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教材109页史料阅读 材料2: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 的讲话》教材109页学思之窗 美国: 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苏联: 确保东欧,维护安全。 思考:为何美苏两国会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对手? 教材110页历史纵横: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态度也逐渐强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 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