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27725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5-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441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一,学期,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均在北京举行。这表明(  ) A.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相辅相成 C.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D.多极格局的形成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具有( ) A.连续性 B.包容性 C.多样性 D.本土性 3.《史记》里的人物形象 代表人物 人物形象 孔 子 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汉文帝 仁爱宽厚,从谏如流,休养生息 孙叔通 倡导礼仪,主张礼乐教化 韩 信 千金赠漂母,知恩图报,信守承诺 《史记》如此塑造人物形象,本质意图在于( ) A.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B.建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 C.弘扬儒家的人文精神 D.提升统治者的政治威望 4.周公吸取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强调谨慎用刑,提出“敬天保民”、 “明德慎罚”等主张,是中国历史上“德法共治”之首倡。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主张的儒家观点是(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C.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5.如表为我国北方出土的部分文物,这些考古发现( ) 地点 文物 内蒙古额济纳旗 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吸纳了以忠和孝为核心的法制思想。 内蒙古准格尔旗 出土了西夏铁锄、铁铧、铁犁镜等农具。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辽《永清公主墓志》汉文墓志铭写道:“原其姓耶律氏,孝章皇帝之嗣女,圣宗孝宣皇帝之侄孙。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 A.反映当时对外交往频繁 B.表明北方各族关系的缓和 C.突显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D.证实元朝统治者推行汉法 6.孟子把孔子的“性相近”发展为具有“善端”意义上的相近,并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舜亦人也,我亦人也”,这就是认为圣人和民众都是人类的一分子,具有相近或相同的人性,彼此之间具有情感沟通的可能。这表明孟子( ) A.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B.初步具备人文主义精神 C.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D.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利益 7.在清代的民间信仰中出现了城隍爷与土地爷之争,城隍爷是古代中国的城市保护神多为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政府甚至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这场信仰之争最终以城隍爷祭拜占上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市镇经济的繁荣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官僚意识的加强 D.儒学地位的巩固 8.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9.关于汉籍初传日本有三种说法,主要有徐福赴日初传、神功皇后从新罗带回、王仁上贡献书等三种说法。日本南北朝人北畠亲房在《神皇正统记》中记载:“秦始皇即位……日本乃求五帝三王之遗书于彼国,始皇悉送之”,此乃后人根据徐福东渡民间传说之猜测和记录。这说明( ) A.历史真实无法考证 B.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C.史料需要辨别考证 D.历史主体决定历史叙事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其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