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92) 1978年 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对内改革 农村改革 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关键步伐 格局形成 1980年,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开放上海浦东 开放沿海沿江开放城市 开放内地城市 对内改革 农村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企业改革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关键步伐 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对内改革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阶段(1992-2012) 新时代、新格局(2012-至今) 对内改 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开 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西方改革的实质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我国和西方的改革的实质有何不同? ★改革开放的意义 四个面貌 三个飞跃 一个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5)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