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一组写景诗,领略诗人笔下描绘的不同景致,感受祖国山山水水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风光的向往。 2.诵读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能够运用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境; 4.尝试运用诗意的语言或诗句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1.遇见·李白遇见天门山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望天门山》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读准字音,最好能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倾听字音与节奏。 (2)读出景物 有人说,诗人就是用诗句来画画的。那么让我们快去找一找,诗人李白在这幅画中加入了哪些景物呢?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太阳。 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句子前,让我们一边想象着画面,一边读好诗句,你能试试吗? 天门山 楚江———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太阳———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示资料:天门山、楚江的资料 了解了这些资料以后你想怎么读好这句话呢? 你读出了天门山的壮阔,体现了长江水的气势。诗句如此简洁,气势却如此浩荡真不愧是李白的大作。我们能不能试着将诗句中的景物概括成几个简单的字呢? 山、水、帆、日 (3)读出色彩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看上去那么雅致,那么高洁。但是李白就是不同凡响,在短短28个字的诗句中,那还给景物赋予了鲜艳的颜色,让我们再把景色读长,好不好?请你给景物前面加上一个表示颜色的词可以吗? 山———青山———青山高耸入云 水———碧水———碧水山间流淌 帆———白帆———白帆由远及近 日———红日———红日偎依山水 山是青色的,水是碧绿的,帆是雪白的,日是鲜红的,眼前的景色瞬间就充满了色彩,这幅水墨画也变成了浓郁的中国画! (4)读出远近 我们读了几次诗句,还没有好好关注诗题,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你想重读哪个字? “望”,望是往远处看还是近处看?读远处的句子时声音轻还是重?请你读出意境来。 如果诗句中也让你有远近之感,你能用自己的朗读展示一下吗?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试一试,请你听一听,你能听出距离吗? 天门中断楚江开,———远 碧水东流至此回。———近 两岸青山相对出,———近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 诗人的是视野如此跳跃,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仿佛茫茫天际都蕴藏在诗人的心中。一望,望出山水。齐读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望出天际。齐读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望,望出宇宙。齐读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啊!李白,在你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到———壮丽的山水 我们还能看到———茫茫的天际 甚至我们还能看到———浩瀚的星河 (5)题写书签 同学们,请你拿出自己的第一个小书签,把自己读李白的诗的感受写在上面。 总结:虽然我们不能身临其境,但是我们却从李白的诗句中畅游了壮丽的天门山,欣赏了壮阔的长江,领略了壮美的庐山瀑布。再加上这枚小小的书签,同学们和老师做了一回文人雅士。光有雅士其形还不够,我们还要追求雅士之实。 2.遇见·苏轼遇见西湖 遇见·刘禹锡遇见洞庭湖 让我们从《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两首诗中感受作者奇幻的想象力。 (1)对比阅读,发现比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唐李白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唐李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