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3056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35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
  • cover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比较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4例6,完成教科书P34“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比较、估数的过程中,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感受估数的作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比一比。 师:新的一年,老师发现不少小朋友又长高了,今天我们先来比比身高。(指名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走到讲台上) 师:比一比这两个同学的身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目测和平时的说话习惯,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①甲同学高、乙同学矮;②甲同学比乙同学高;③乙同学比甲同学矮。 2.说一说。 师:甲同学比乙同学高多少呢,你能形容一下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关注到“身高差”的程度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能会说甲同学比乙同学“高一点”“高一些”“差不多”等等。 3.想一想。 师:如果老师也加入进来,老师的身高与乙同学相比,你觉得怎么样 是“高一些”吗 【学情预设】学生再次关注到“身高差”的程度,在刚才“高一些”的标准上,会说老师比乙同学“高很多”“高得多”“不止高一些”等词语。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从熟悉的事件入手易于他们接受,同时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比较三个人的身高,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体会“高一些”和“高得多”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同。 师:乙同学和甲同学的身高相比呢 乙同学和老师的身高相比呢 (引出“矮一些”“矮得多”) 4.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到的是“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说一说,看如何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板书课题:比较大小(2)] 二、探讨新知,掌握方法 1.比一比。 师: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大家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活泼可爱的“数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想想用怎样的一句话来介绍这些“数宝宝”呢? (教师板书:87 31 25 99) 引导学生准确读数,可以从数的组成、数的大小等不同角度介绍。 师:同学们能说说87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吗? 【学情预设】87在80和90之间。 师:其他的三个数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呢? 【学情预设】31在30和40之间,25在20和30之间,99在90和100之间。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这4个数,说说它们分别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让学生对这4个数的大小关系有初步的感受。 课件出示教科书P34例6。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把这4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吗?(引导学生明确图中是小于号,是从小到大排) 【学情预设】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这四个数十位上的数字都不一样,直接比较十位上的数字就能得出这4个数的大小关系,25<31<87<99。 2.说一说。 (1)体会“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从刚才的4个数中任选两个,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在前面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用“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来描述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应该不会很困难,但学生年龄小,难免有说不清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清晰、完整地表述。 (2)交流展示。 教师指定任意两个数进行比较,由学生说出比的结果。 师:87和25比呢?31和25比呢? 【学情预设】87比25大得多,31比2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