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的倍数的特征 教案 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同样有一定的困难。前面学生已经归纳和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对学生而言不是很难。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新教材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和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同时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特别要渗透数感、运算、推理、分析、运算、交流等数学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等相关知识是在学生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前面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上的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经过进一步引导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问题解决: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能按要求找出符合要求的数。 3: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旧知识,引入新问题 情景一: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92 13 28 70 33 78 125 50 735 426 515 210 3055 1560 情景二: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的?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设计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相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不容易观察发现,生活中也找不到情境介入,通过回顾2、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历程,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探究流程,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帮助。 2、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情景三:我们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猜一猜,3的倍数的特征会是怎样的? 【预设】按照一般的思维惯性,可能很多学生会猜测个位是3的数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和3的数是3的倍数,或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9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但也可能都不是3的倍数,所以我觉得3的倍数的数没有规律。 情景四:猜测是否正确,我们举例验证就行,快速计算,根据你们的猜测,看看10、23、36、49这几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计算发现了什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 【设计分析】学生通过除法计算,学生发现,根据猜测举出的数中,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3的倍数好像跟个位数字无关。通过具体的数,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积极的探究需求,利用探究经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情景五:看来把2、5的规律直接迁移过来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经历探究过程,自主去发现。出示教科书P10例2。请同学们请同学们拿出百数表,在百数表上用红色涂出3的倍数。 横着看,圈出3的倍数中的前10个数,个位上分别是哪些数字?(呈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引导学生观察,组内讨论、交流,发现3的倍数跟个位数字无关,只看个位不行。 【设计分析】前面验证猜想时已经感受到了3的倍数与个位数字无关,在此,进一步借助百数表,让学生直接感受到3的倍数的特征跟个位数字无关,减少受到2、5的倍数的特征的干扰,进行3的倍数的特征探究。 情景六:如果我们斜着看,(呈现)找到这样几组数:12和21、25和52,18和81,39和93,78和87,仔细观察这些数,他们有什么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