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4098

10.1《劝学》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5895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劝学,课件,2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荀子 劝 学 教学目标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议论文结构。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思想】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作者简介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政治】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选贤能,明赏罚,其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学生韩非子和李斯成为了法家的代表。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作品简介 【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荀子》 劝:勉励、劝勉、鼓励。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 解题 正字音 中(zhòng) 輮(róu) 舆(yú) 有(yòu) 槁暴(gǎo pù) 砺(lì) 参省(cān xǐng) 知(zhì) 须臾(yú) 跂(qǐ) 楫(jí) 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 骐骥(qí 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鳝(shàn) 螯(áo) 译文:冰,水凝结成的,可是比水更寒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助词,无意义。 ③而:表转折,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两个均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使动,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 ⑥曲: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来的圆形)。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①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gǎo,枯。 ④暴:pù,(本身字义通“曝” )晒。 ⑤槁暴:枯干、晒干 ⑥挺:直。 ⑦者:译为“…的原因”。 ⑧之:它,代词,代“木直中绳”中的“木” ⑨然:代词,这样 译文:即使又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用火烤)使它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 ④直:名词作动词,变直。 ⑤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⑥就:动词,凑近、靠拢。 ⑦砺:磨刀石。 ⑧利:名词作动词,变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锯斧加工)就笔直,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博:广泛。 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并且 ;第二个为表并列,而且。 ③参:动词,检查。 ④省:与“参”同义。 ⑤乎:介词,相当于“于”,对。 ⑥知:通“智”,智慧。 ⑦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 ⑧行:行为。 ⑨过:过失。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都注意省查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吾尝终日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