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聚落供水、农田灌溉、防洪涝、保护水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协作开发措施。 2.区域认知:认识长江流域协作开发的地理背景条件。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学会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重难点) 2.运用资料,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为什么习总书记针对长江经济建设,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自主学习】 一、长江流域协作开发———水能开发 1.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量为1.9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 2.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 3.国家相继修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二、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长江流域建设原则: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2.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 (1)表现: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产生原因:造成长江流域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排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 (3)治理措施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①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②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思考交流】 探究一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2016年3月,国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直辖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时,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