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4956

3.2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6140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南水,调和,西气,东输,第三,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课标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资源调配的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2.区域认知:从空间角度说出我国四种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消费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资源调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资源调配的实际案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资料,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重难点) 2.结合材料,了解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的路线。(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 1.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4 167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上海。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3)意义 ①“西气东输”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②“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 3.影响天然气管道走向的因素 (1)建设难度:为减小施工难度和降低成本,工程线路多选择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 (2)气源:为保证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要尽可能地经过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3)市场:为扩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要为尽可能多的城市提供天然气。 (4)环境:注意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思考交流】 探究一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综合思维) 提示: 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