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34961

3.2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4686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南水,调和,西气,东输,第一,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课标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资源调配的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2.区域认知:从空间角度说出我国四种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消费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资源调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资源调配的实际案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资料,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重难点) 2.结合材料,了解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的路线。(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侯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华北平原缺水严重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可将富余部分向东部地区调配。 二、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2)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3)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南水北调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侯影响,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