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以山西省发展为例,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区域认知:读图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属性,归纳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 3.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人类社会阶段的资源利用情况,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重难点)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可再生水资源。在许多城镇和工矿区,当地表水不够用时,就会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过多,会破坏其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 一、资源 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概念 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举例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 分布 特点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大 利用 原则 保护和促进更新,加以充分利用 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替代品 【方法技巧】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点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布 ①全球自然资源分布广泛,但很不均匀,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②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分布一般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 (Eg.我国北方早地多、热量少、水分少\我国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 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Eg.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④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跨区域调配资源。有的资源梗干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有的资源不具备流动性,需要进行加工特换,再问资源需求量大的地区输送。 【思考交流】 探究一 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浅层地下水主要是指埋藏较浅、与当地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给关系的可再生水资源。在许多城镇和工矿区,当地表水不够用时,就会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抽取过多,会破坏其收支平衡,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中间深、四周浅的地下水漏斗。在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漏斗的现象较为常见。 1.说出图中城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①以城市为中心,由城市向周围地区地下水理藏深度变浅;②天津和济南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北京和石家庄埋藏深度较深即东部浅西部深。 原因:①天津和济南地表水相对较丰富,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对较少;②北京城市规模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开发利用地下水多,石家庄工矿业较发达。需水量较大,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