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组: 1900年福特工人日薪5美元(仅够温饱) vs. 1965年德国工人带薪休假20天+医保。 第一组数据: 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25% vs. 1970年瑞典失业率2%。 【问题探究】 同样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工人生活和国家调控力度差异巨大?‘新变化’究竟‘新’在哪里? 【课程标准】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1、国内: 战后欧洲的形势相当严峻。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黄金外汇储备枯竭,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奇缺。英国缺煤、缺粮、缺电,开春以后,又遇洪水为患,全国工厂有一半停工。西欧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经济崩溃的迹象。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美英占领区的工厂有3/4关闭,物价飞涨。 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经济凋敝 阶级矛盾尖锐 2、国际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思考》 国际经济运行无序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和新产业革命的兴起,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国际科技竞争激烈 社会主义的冲击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自主学习,展示汇报) 1、 国家的宏观调控 2、科学技术的发展 3、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 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精讲点拨) (1)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 ①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较快 (1)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 ②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时间 1950-1973 1974-198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③ 20世纪80年代:进行调整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以美国为主导 以美元为中心 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贸易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得以稳定和维护。但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服从于维护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2)构建国际金融体系(精讲点拨) 2、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相对论和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的新表述———薛定谔的猫 3、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 有较高的收入 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有生产资料 大多数收入较低 生活资产未必可观 在1950年的美国就业总人口中,白领工人占36%,蓝领工人占41%。而到1995年,白领工人上升到70%,蓝领工人则大幅下降。 4、评价福利国家(合作探究) 材料一: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可以免费医疗…… 。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 材料二:(英国)社会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