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0340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84835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内嵌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日夜坚守、是大量先进科技的支撑。这不仅是航天领域的成就,更是我国整体科技实力提升的生动体现,它见证了科技推动文化进步,文化反哺科技发展的过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发展历程,探寻更多辉煌成就背后的故事 。 第18课 科技文化的成就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1 问题1、“两弹一星”的含义、发展过程、意义 问题2、航天事业发展过程 0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 0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问题1、袁隆平、屠呦呦的成就、荣誉 3 03 文化事业的发展 问题1、双百方针的提出、成就 问题2、特点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何要研制核武器? 材料一:1952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视察朝鲜战场后,警告中国:“我国会考虑不限制战争所使用的武器(核武器) ……并且不再仅仅限于朝鲜半岛的敌对行动”。 ———选自《我国第一颗原子弹596爆炸前后》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 以后还要比现在强,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含义: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最初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现即指:一弹是指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4年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0年 第4个自己研制 氢弹的国家 第5个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国家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 法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中国 8年零6个月 7年零3个月 4年零7个月 不到四年 2年零8个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两弹”元勋 —邓稼先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钱学森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的努力下回到中国。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和蒋英 从“两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