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052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案(1)

日期:2025-04-0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332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种,政治,力量,教案
  • cover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开篇课。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展开,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而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通过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呈现了当时多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为后续学习中国共产党如何脱颖而出、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奠定基础。 教材从近代中国的国情与危机切入,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接着介绍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探索,包括封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农民阶级抗争、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展现不同阶层为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及局限性。最后阐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革命的意义,突出党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课后“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等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各种政治力量的活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初步了解,在历史课上学习过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政治力量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难以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剖析各种政治力量探索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理论相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政治逻辑。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历史知识与政治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各种政治力量的认识,提升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准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清晰辨别近代中国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事件、主张和活动。 2. 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各种政治力量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提升分析和归纳能力。 3.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不同政治力量探索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 撰写小论文阐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对党的认识。 5. 体会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辛付出,激发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重点】 1. 全面掌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这是理解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活动的基础。 2. 深入分析不同政治力量的探索活动及其局限性,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明确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 3.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领悟党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难点】 1. 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深入剖析各种政治力量探索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阶级局限性、理论缺陷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历史线索中,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体会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所展现的先进性和历史担当。 3. 帮助学生将历史经验与当代社会发展相联系,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先辈精神,坚定党的领导,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