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1816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6183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凡尔赛会议上杀机弥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战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从而播下了仇恨和冲突的新种子。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 ———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凡~华体系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弊端为二战埋下隐患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在今天是独裁、暴政、恶行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墨索里尼 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希特勒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近卫文麿 “生存空间论” “征服世界” “极权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实质)。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中央集权形式下的军国主义。 法西斯势力兴起,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1919 墨索里尼建立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1920 纳粹党形成,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1921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1922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全球通史》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磨》 美国: 罗斯福新政 德日意: 走上法西斯道路 经济实力差异 历史传统差异 统治者素养差异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激化矛盾,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 1931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 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扩军备战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 德意结成轴心国 1936 日本建军事法西斯专政,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国轴心) 1938 德国吞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慕尼黑阴谋下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 绥靖政策: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所采取的姑息、妥协、纵容的政策。 其目的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