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2041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 5.2 *《边城(节选)》(共53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67989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PPT,53张,边城(节选),课件,下册
  • cover
(课件网)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 地图上的湘西 存在于湖南的美丽的凤凰古城,如果有机会,同学们以后可以去领略一下湘西风情。 画里的湘西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一睹画中湘西的风采,进行一番心灵的旅程,寻找美的真谛。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那么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走进《边城》! 1.梳理课文情节,理解“边城”的文化内涵。 2.感受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重点)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小说主旨。(难点) 学习目标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字崇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其文学创作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爱。他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民风的淳厚朴实,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作者简介 1916年 沈从文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 1924年 1931年 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1946年 1949年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 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苗汉土三家血统 走南闯北的边城浪子 活在都市的乡下人 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 作者简介 ◎只身闯北京苦读,北大“蹭课” 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上大学。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而北大竟然也让这样的人“蹭”。一边苦读,一边写作。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不懂标点符号,竟成著名作家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 作者简介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 1928年,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应聘上海中国公学讲师,竟受到校长胡适赏识,让他讲授“小说写作”和“新文学研究”。后来又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 1988年,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他晚去世半年,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太冷了。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一: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 二: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 中篇小说:《边城》( “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 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品创作 京派文学 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之所以称之为“京派”,是因为这些作家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有较为一致之处。 “京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