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按照传统教科书的说法,辛亥革命以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其实,袁世凯当初当选大总统,是名至实归,大家都认为应该由他来出任总统,没人认为应该是孙中山。……袁世凯此时是当不了皇帝的,因为各种势力都在反对。连他的亲信大将冯国璋、段祺瑞等人都反对他,所以袁世凯最后在众叛亲离中死去。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众望所归 众叛亲离 一、顺应民意,维护共和 1859 1895 1899 1882 1901 1905 1907 1898 1911 新建陆军 天津小站练兵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编练新军 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出生于河 南项城 山东巡抚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 安内攘外 奏请筑造京张铁路 废除科举制 成立第一支中国警察 朝鲜驻军 初露锋芒 1879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戊戌变法 甲午战败 辛亥革命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枭雄 政治之强人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1912.1.1—1912.3 北洋(北京)政府:1912.3 — — 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中华民国 袁世凯专制独裁:1912.3—1916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 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逝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在全国统治的结束。 “北洋军阀” 民 国 n 年 = 1911 + n 目录 一、政治日渐沉沦———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二、社会日见曙光———经济社会的新气象 三、思想日益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二次革命 1913 1917年5月 1914年5月 1912年3月 中国民族工业 迎来发展的春天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三次运动: 二次革命 1916 1917年6月 张勋复辟 1915 护法运动 四种新气象: 一种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1917年7月 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 两种乱象: 袁世凯复辟帝制(封建思想余毒深厚) 北洋军阀混战与割据(列强横行民不聊生) 移风易俗—社会生活风貌革新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产业工人成为新的社会力量 1917年8月 袁世凯任 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称帝 府院之争 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元帅 中国参加一战 最好的时代———民国 最坏的时代———北洋 【时空定位】 ①二次革命(1913年) ②护国战争(1915年)122页第二段 A.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的称帝行径,激起了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B.过程: a.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b.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C.结果: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6月6日忧愤而死。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保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战争 --直接原因:宋教仁案115页历史纵横最后一句 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说明了什么?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 (三)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背景: 袁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概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