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今天,我们就正式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了。在预习过程中,大家应该感受到了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就跟随我们的预习作业进入学习吧! 预习完第一单元所有课文,请同学们找出这几篇课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可以尝试从文体和作品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课文 文体 作品主题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百合花》 《哦,香雪》 回顾预习作业,完成以下表格: 词 诗 小说 单元导语 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 我们对青春的认识 学会“知人论世” 课文 文体 作品主题 《沁园春·长沙》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百合花》 《哦,香雪》 回顾预习作业,完成以下表格: 词 诗 小说 “青春激扬”/ “对青春的吟唱” (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 青春被誉为“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从“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到“青春是希望的同胞兄弟”“青春是生命涌泉的清澈”,无数诗人赞美过它;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芳华》到《无问西东》《最好的我们》,无数光影聚焦过它。青春之重要毋庸置疑,青春之迷茫也无可避免。青春弥足珍贵却又短暂易逝,对于你们来说,青春逢盛世,意义更非凡,那么青春何为?该如何驾驭自己的青春之舟?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来学习本单元的作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任务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朗诵重音,记录朗读中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朗读方案作对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jú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xiáng/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liáo廓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lǚ/曾游—,忆/往昔/峥zhēng嵘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shuí”为读音,多见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shéi”为语音,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任务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长沙》。 任务二:识文体 明标题 词的分类 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析开篇 入诗境 任务三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并思考调换语序的作用。 在一个寒冷的清秋佳日,“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独立 寒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任务四:品语言 析意象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作者站在橘子洲头,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 领起上阙 【高考小贴士】 炼 字 炼字,即用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最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炼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