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 关于古代中国的商业起源,有学者认为黄帝时部落有以畜牧业为主、有以“播百谷”为主,于是部落间有交换需求;有学者认为东周时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制盐、冶炼、纺织等随之发展,商业活动亦就开始。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了( ) A. 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性强 B. 原始社会已经开始商品贸易 C. 社会分工促进商业兴起 D. 商业发展必须有政策的扶持 2. 汉朝设刺史监察地方,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管理具体事务。这些地方官吏任职对籍贯有着严格的限制,长官、监察官必避本籍,属吏必用本籍。这一做法旨在( ) A. 打击豪强地主势力 B.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C. 明确察举具体标准 D. 完善巡视监察制度 3. 汉代流行“引经注律”,马融、郑玄等大儒对法律的注释具有法律效力;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唐律疏议·名例》中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 ) A. 表明儒者在社会中地位一直很高 B. 可佐证中华法系礼法结合的特点 C. 说明历代中央政府儒学为正统 D. 极大降低了法律在社会的权威性 4. 安史之乱后,为保障京师物资供应,中央打通了长安与江淮间的漕运路线。唐德宗时,面对北方叛乱,中央情势一度艰难。当三万石米通过运河抵达陕州时,德宗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这反映了( ) A. 运河经营有利于延续唐朝统治 B. 中央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管控 C.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地区 D. 唐朝衰亡主要由于藩镇割据 5. 下表是关于唐朝和明朝户部下属机构及其具体职责,这种变化( ) 唐朝 下设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分别掌管户籍民政、财政支出、货币发行和仓储管理。 明朝 下设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共十三个清吏司。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诸司、卫所俸禄,边镇粮饷,以及各仓场、盐司、钞关等。 A. 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僵化 B. 推动了疆域范围的拓展 C. 扩大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D. 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6. 明代,作为贵州门户镇远商业贸易繁盛,形成众多街市。当地街市多以内地省份的地名命名,有沙湾市、辰州市、南京市、江西市、饶州市、抚州市、普定市等。这( ) A. 得益于榷场交易的繁盛 B. 是流官制度推行的结果 C. 是民族之间交流的体现 D. 推动了民族习俗的趋同 7. 雍正四年开始,清廷改里甲制为保甲制。这一制度将人口牢牢束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书写姓名、丁男、口数于上,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面生可疑之人,非盘诘的确,不许容留。”这旨在( ) A. 维护社会治安 B. 强化君主权力 C. 限制土地兼并 D. 镇压农民起义 8. 据明清时期江浙地方志记载,南翔镇棉布加工多达几十家,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四方商贾负资云集”,菱湖镇“商贾蕃辏,丝业尤甲一邑”。这反映了( ) A. 长途贩运贸易是普遍现象 B.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 江浙地区的商业领先全国 D. 专业化生产助推市镇兴盛 9. 清康熙时在粤、闽、浙、苏设立四处海关并制定税则,对进出口货品统一征税,税率10%左右。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这使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实征的税率降低。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