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3544

10.1 认识民法典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5784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学年,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1 认识民法典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知道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条文中,通过法律的实施来弘扬这些价值观念。 道德修养:学习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提升法律素养,强化法治信仰。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 主 学 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3-8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P84)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作用?(P84) 3、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P84) 4、民法典为什么要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P85) 5、★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85)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胎儿出生后不至于生活无着落,同时减轻其生存压力,并体现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通过这些措施,民法典在继承法领域为胎儿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姐姐25岁了,她和心仪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一规定体现了婚姻自由和诚实信用原则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并且因此给受助人造成了损害,那么救助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旨在鼓励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积极提供帮助,而不必担心因救助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这一规定保护善意救助者的法律权益,鼓励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生 活 观 察 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新增打印遗嘱形式,旨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确保遗嘱的法律效力。 《民法典》是一部基础性法律,它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因此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系统性地规范了民事主体的行为和民事关系。每个公民应当了解和学习的这部法律,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说一说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 1、民法典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P84)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2、实施民法典有什么作用?(P84) 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笔 记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七条】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学习《民法典》,想一想这些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念,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保持诚实守信,不欺诈、不隐瞒,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信任关系。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 【第九条】绿色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