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3713

3.4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第五课时

日期:2025-04-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137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环境保护,政策,施与,国家安全,第五,课时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际案例,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并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 2.区域认知: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3.人地协调观: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探讨身边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增强环保意识,理解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实施的例子,并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其实施的意义,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升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环境安全中的作用。(重难点) 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环境安全中的作用。(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新课导入】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功能,关系到区域甚至全国范围的生态安全。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的区域。区内不允许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收集关于某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功能区建设目标等基础数据和信息。 【自主学习】 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1.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 在法规体系中的地位 举 例 备 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环境保护基本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家的环境政策和国家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 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专门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最高行政机关颁布的 地方性环 境保护法 规    综合性或单行环境保护法规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机关或地方政府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环境保护标准 为了执行各种专门的环境法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是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行为的法律尺度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按标准的性质,环境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的用“GB”表示;推荐性的用“GB/T”表示 其他法律法规 环保法体系的组成部分 刑法、民法和经济法等有关条款 —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后,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多次修订,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在法律理念、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方面构有重大革新和显著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保障公众健康”作为环境保护法的一个基本目的,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保护法的根本目的。 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法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 突出了多元主体和环境共治,强调了环保与科技的融合。 首次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各级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和重点排污单位等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