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3785

1.2 向量的加法(课件+学案+练习,共6份)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章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8121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必修,2019,教版,6份,向量
    第二课时 向量的减法 课标要求 1.借助实例和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的减法运算及运算法则.2.理解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了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如何进行向量的减法运算呢? 一、向量的减法 探究1 在数的运算中,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类比数的减法,向量的减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探究2 类比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一个数的相反数”,你能定义向量的减法法则吗?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知识梳理】 1.定义:已知两向量a,b,求x满足a+x=b,这样的运算叫作_____.记为x=b-a,x称为_____之差. 如图,在△OAB中,+=. 因此,=-=b-a. 也可以由,经过加法得到: =+=(-)+=(-a)+b. 2.意义:减去一个向量a,等于加上它的相反向量-a,即b-a=b+(-a). 例1 化简:(1)--; (2)-(--).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思维升华 求两个向量的差向量的思路 (1)如果式子中含有括号,括号里面能运算的直接运算,不能运算的去掉括号. (2)可以利用相反向量把差统一成和,再利用三角形法则进行化简. 训练1 化简下列式子: (1)---; (2)(-)-(-).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二、位置向量 【知识梳理】 任取一定点O,从O分别观测A,B两点的方向和距离,则点A,B的位置由O分别到A,B的两个向量,唯一表示,,分别称为点A,B的位置向量,因此,向量等于终点向量减去起点向量. 例2 (链接教材P11例6)如图,已知向量a,b,c不共线,求作向量a+b-c.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思维升华 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时,若两个向量有共同起点,直接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并指向被减向量,就得到两个向量的差向量;若两个向量的起点不重合,先通过平移使它们的起点重合,再作出差向量. 训练2 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向量加减法的综合应用 探究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记=a,=b,你能找到a+b,a-b吗?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例3 (链接教材P11例7)如图所示,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点B是该平行四边形外一点,且=a,=b,=c,试用向量a,b,c表示向量,,.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迁移1 本例条件不变,试用向量a,b,c表示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迁移2 将本例中的条件“点B是平行四边形ACDE外一点”换为“点B是平行四边形ACDE内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其结论又将如何呢?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思维升华 用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方法 (1)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知识,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2)表示向量时要考虑以下问题:它是否为某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可以找到由起点到终点的恰当途径,它的起点和终点是否为两个有共起点的向量的终点. (3)必要时可以直接用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 训练3 如图所示,解答下列各题: (1)用a,d,e表示; (2)用b,c表示; (3)用a,b,e表示; (4)用c,d表示.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课堂达标】 1.在△ABC中,=a,=b,则=(  ) A.a+b   B.a-b   C.b-a   D.-a-b 2.(多选)下列四个式子中可以化简为的是(  ) A.+- B.- C.- D.--- 3.化简-++的结果等于(  ) A. B. C. D. 4.若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