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问题研究《实体商店何去何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掌握商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理解中关村电子城兴衰的地理背景。 ⑵能够从 “价格优势”“转型策略” 等角度解释实体店发展的问题。 ⑶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区域经济转型的路径。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 “区位因素→兴衰过程→转型策略” 的逻辑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⑵结合中关村案例,建立 “区域认知” 与 “地理实践力” 的核心素养。 3.素养成长目标 ⑴树立辩证看待传统产业转型的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⑵增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参与感,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课标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教材内容:人教版 2020 年版必修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的问题研究,以中关村电子城为案例,探讨实体店的兴衰与转型。 教学重点: ⑴中关村电子城兴衰的区位因素分析。 ⑵实体商店价格优势的原因与转型策略。 教学难点: ⑴区位因素的动态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⑵传统商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路径设计。 三、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已学习 “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具备初步的区位分析能力。 生活经验:熟悉手机购物等线上消费模式,但对实体店的区位条件与转型困境缺乏系统认知。 学习需求:需通过案例将抽象的区位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激发探究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8 分钟) 活动设计: 提问互动:“你最近一次购物是在线上还是实体店?为什么?” 数据展示:2024 年中国电商交易额占比超 70%,对比中关村电子城鼎盛时期(2000 年代)的实体店繁荣景象。 悬念导入:“曾经辉煌的中关村电子城为何衰落?实体店该何去何从?”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导学】(5 分钟) 问题链设计: ⑴中关村电子城兴盛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⑵实体商店的价格优势从何而来? ⑶中关村电子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关注 “区位因素→兴衰过程” 的逻辑关系。 【新知探究 1:中关村电子城的兴盛】(15 分钟) 活动设计: 小组合作:阅读教材 P77-78 图文资料,分析中关村电子城的区位条件(提示:交通、市场、政策、技术等)。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 “商人”“消费者”“政府官员”,从不同视角阐述区位优势。 思维导图:师生共同构建 “兴盛的区位因素” 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色体验与可视化工具,深化对区位因素的理解。 【新知探究 2:中关村电子城的衰落】(20 分钟) 活动设计: 资料分析:展示 “2010 年后中关村租金上涨”“电商平台崛起” 等数据,小组讨论衰落原因。 辩论赛:正方 “电商是实体店的终结者” vs 反方 “实体店仍有生存空间”。 归纳总结:从 “价格竞争”“体验感”“成本压力” 等角度梳理衰落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培养辩证思维,结合数据强化实证分析能力。 【深度学习】(15 分钟) 活动设计: 案例分析:阅读教材 P78中关村转型资料,回答: ⑴转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提示:产业升级、服务功能拓展) ⑵转型后的中关村有哪些新变化?(如科技体验店、孵化器) 头脑风暴:学生提出其他转型建议(如线上线下融合、主题化经营)。 设计意图:从案例中提炼转型策略,培养创新思维。 【当堂应用】(10 分钟) 任务设计: 选择题:考核区位因素与转型路径的核心知识点。 材料题:分析某城市商业街衰落的原因,并提出转型方案。 设计意图:即时检验学习效果,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归纳总结】(7 分钟) 中关村电子城 兴盛:区位因素(交通、市场、政策、技术) 衰落:价格劣势、电商冲击、成本上升 转型:产业升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