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感受秦腔 知人论世 认 识 作 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 《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代表作品有小说《废都》、《 腊月·正月》、《浮躁》;散文《秦腔》、 《月迹》、《丑石》。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又称乱弹,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腔又名“梆子腔”。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现已发现的秦腔传统剧目有三千多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 贾平凹与秦腔 对于贾平凹,秦腔是门艺术。 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小姐思相公,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 现已发现的秦腔传统剧目有三千多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其中包括《春秋笔》《和氏璧》 《玉虎坠》《紫霞宫》《麟骨床》 《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 《斩单童》《取洛阳》《三娘救子》 《柜中缘》《反延安》《破洪州》 《三上殿》《献西川》等代表性剧目。 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 第一部分(1-3):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4-9):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能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文本解读 任务一: 速读全文,完成以下问题 1、秦地之人对秦腔有着怎样的情感? 请用一个词概括。 2、为何秦人对秦腔有着这样的情感? 结合全文,找出其中原因。(用原文回答) 秦地之人对秦腔有着怎样的情感?请用一个词概括。 喜爱? 沉迷? 痴迷? 为何秦人对秦腔有着这样的情感? 结合全文,找出其中原因。(用原文回答) 1、“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第一段末尾) 2、“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第二段开头) 3、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第二段中) 4、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第十段开头) 秦地之人对秦腔有着怎样的情感?请用一个词概括。 喜爱? 沉迷? 痴迷?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 任务二 请大家重点读第4—5段,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表现秦人对秦腔的喜爱的? 品读文本 赏鉴手法 第四段: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