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 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3课时 溶液的配制 1. 医院里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双氧水清洗受伤病人的伤口,若要配制600 g 5%的双氧水, 需要30%的高浓度双氧水的质量为 ( ) A. 30 g B. 100 g C. 200 g D. 400 g 2. (2023·苏州改编)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Na2CO3溶液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 漏斗 B. 药匙 C. 试剂瓶 D. 胶头滴管 3. 欲用氯化钠配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 量取蒸馏水;② 溶解;③ 计算;④ 称取氯化钠固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4.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 5. 下列“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 A. 计算:需要3 g氯化钠固体和47 mL水 B. 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 量取: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 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6. 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 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浓度为10%的稀盐酸,需用到 ( ) A.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B. 量筒、托盘天平、烧杯 C. 量筒、烧杯、玻璃棒 D. 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7. 某护士以浓氯胺(NH2Cl)溶液加水配制环境消毒液,用量筒量取浓氯胺溶液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无误,则所配制的消毒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实际需要的相比 ( ) A. 偏小 B. 偏大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8. 某次实验操作考试的试题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现需要配制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如下: (1) 计算: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 称取:用调好的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碳酸钠的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接下来的操作是 。 (3) 量取: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填“20”或“50”)mL的量筒。 (4) 溶解: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盛有碳酸钠固体的烧杯中,并用 不断地搅拌。 (5) 转移:装瓶并贴上标签。该标签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9. 某小组同学用NaCl固体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 B. 水倒入烧杯时洒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 D. 实验中选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10. (2024·苏州一模)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实验室用硼酸固体溶于水配制该溶液。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等 B. 计算:加入硼酸固体与水的质量比为3∶100 C. 溶解:为加快溶解速度,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D. 装瓶: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会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1. (2024·常州一模)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通过计算,需量取约5.4 mL浓硫酸 B.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C. 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试剂瓶,余下溶液的浓度不变 D. 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小于9.8% 12. 回答下列问题: (1)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mL),配制出6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① 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约为 (结果精确到1 mL)。 ② 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量筒里的液体接近刻度线时可选择 (填仪器名称)来定容。 ③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