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2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 g。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87.6 g硝酸钠 B. 20 ℃时,100 g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含有87.6 g硝酸钠 C. 20 ℃时,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水与硝酸钠的质量比为100∶87.6 D. 20 ℃时,将87.6 g硝酸钠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硝酸钠的饱和溶液 2. 20 ℃时,50 g水里最多溶解5 g甲物质;6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10 g乙物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 A. 甲>乙 B. 乙>甲 C. 甲=乙 D. 无法比较 3. 常温(20 ℃)下,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1 3 g,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性可描述为 ( ) A. 易溶 B. 可溶 C. 微溶 D. 难溶 4. (2023·河北)20 ℃和60 ℃时KCl的溶解度分别为34.0 g和45.5 g,如图所示为对KCl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第4题 A. ①中溶液为KCl的饱和溶液 B. ②中溶液的质量为25.0 g C. 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 D. 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 第5题 5. A、B和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 P点的意义是 。 (2) 6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 20 ℃时,将20 g A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 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将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5) A溶液中含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 。 6. (2024·苏州)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6题 A. 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 T ℃时,30 g NaCl能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 D. T ℃时,Na2C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 某温度下,在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 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 降低温度,可以使溶液甲变成饱和溶液 D. 升高温度(假定水分没有损失),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8. (2024·宿迁改编)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 A. 20 ℃时,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 g氯化钠溶液 B. 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C. 50 ℃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氯化钠溶液的大 D. 通过加水、升温等方式能将硝酸钾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9. 实验室有一包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流程。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第9题 A. 操作Ⅰ~Ⅲ分别是溶解、加热蒸发、过滤 B. 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试样中分离出去 C. 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 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去 10.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表所示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钠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1) 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 g氯化钾。 (2) 30 ℃时,将30 g次氯酸钠加入装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 g水,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为 。 (3) 现有280 g 40 ℃的氯化钾饱和溶液,若降温至10 ℃,理论上析出氯化钾晶体的质量是 g。 (4) 50 ℃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至20 ℃,两溶液中溶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