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 素能测评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奶粉 B. 面粉 C. 泥沙 D. 白糖 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剂 3. 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则图中可选用的作为对照实验的是 (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丙和丁 4. 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列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 ) 5.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 A.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6. 下列物质中存在许多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是 ( ) A. 碘酒 B. 石墨 C. 高锰酸钾溶液 D. 液态氯化氢 第7题 7. 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并观察现象。能使 U 形管内左侧液面升高的物质是 ( ) A. 生石灰 B. 氢氧化钠固体 C. 氯化钠固体 D. 硝酸铵晶体 8.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固体食盐也可以导电 B. 在积雪的路上撒食盐能促进积雪融化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9. 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B.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000 C. 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g D. 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10.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 ) A. 漏斗 B. 玻璃棒 C. 胶头滴管 D. 量筒 11.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酒精灯内焰加热蒸发皿 B. 当蒸发皿中的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 用坩埚钳夹持热的蒸发皿小心地放在陶土网上 D. 蒸发后,称量得到的精盐质量大于粗盐质量 12.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实 验 现 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A. 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 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实验③的现象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D. 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现象,说明水和汽油可以溶解所有物质 13.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温度不变时,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B. 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C. 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4.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9g,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5.9g B.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5.9 C. 20℃时,将35.9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9% 15. 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C. 将3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D. 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第15题 第16题 16. 某小组同学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