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 ———苏轼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 蕴浓情于 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古来写孝的至情至性第一文 《陈情表》,感悟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课前导入 遠 奉 圣 朝 , 沐 浴 清 化 。 前 太 守 臣 達 察 臣 孝 廉; 后 刺 史 臣 荣 举 臣 秀 才 。 臣 以 供 养 无 主 , 辞 不 赴 命 。 诏 书 特 下 , 拜 臣 郎 中 , 寻 蒙 國 恩 , 除 臣 洗 马 。 猥 以 微 贱 , 当 侍 东 宫 , 非 臣 陨 首 所 能 上 报 。 臣 具 以 表 闻 , 辞 不 就 职 。 诏 书 切 峻 , 責 臣 逋 慢; 郡 县 逼 迫 , 催 臣 上 道; 陈 情 州 司 临 门 , 急 于 星 火 。 臣 欲 奉 诏 奔 驰 , 则 刘 病 日 笃 , 欲 苟 顺 私 情 , 则 告 诉 不 许 。 臣 之 进 退 , 实 为 狼 狈 。 李密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了解 “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2.理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 作者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 “忠” 和“孝”的含义。 ◆ 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是 我 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 ◆ 收录了先秦至南朝齐、梁时七八百年间130 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 ◆ 《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 的 。 ◆《昭明文选》将文学作品与经、史、子分开, 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地位。 汲 古 阁 校 訂 梁昭明文遐 六臣全註 懷 德 堂 藏 板 课文出处 農 文 者 想 交 時 藏 大 文 花 贤 時器炎若稚喻舊大格之始大格掌有椎驗之筐 厚 室 置 一 曰 风 二 日 赋 三 比 四 曰 五 . 雅 六 武菇冬巢府茹依血無惩食 重年四廿隆乾 其本而加属既有之文亦宜然燃改難可群悉管武 米 蹇 所 成 積 水 管 增 米 凛 何 成 然 照 其 事 而 增 支通序 大 樂 支 未 作 建 平 庆 数 民 乏 主 天 下 也 制 八 年 望参之作者乎喜言之體今則全取赋暑米表 日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战国时统称 “书”。汉 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章以谢恩;奏以弹劾 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表示不同主张) 另外“ 疏 ”: 逐条陈述,是古代大臣进言陈事、议论朝政的一种文书 写法上有叙有议, “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 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 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文体介绍 惠铺 曾嗜 陈 情 表 陈述、禀报 隐情、衷情 奏章 禀告自 己苦衷 的奏章 解读标题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怎样陈情 陈情表 李 密 (224年—287年),字令伯,名虔,犍 (qián) 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 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 而名扬于乡里。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 武 帝 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 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 国志》、 《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是谁陈情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司马昭灭蜀, 李密沦为亡国之臣。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朝廷采取怀柔政策,笼 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 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向谁陈情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