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6642

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63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21771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6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子路、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关键词】志向、为政方略 同学们,假如你有幸可参与制定国家的方针策略, 就“为 政”这一话题,你会有什么样的金点子呢 大约三千年前,孔子也曾和众弟子们围坐在一起谈过 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看看他们有何高见 情景导入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感受孔子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 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学习和人生理想。 学习目标 你了解孔子的智慧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 ,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5 你知道孔子关于教育的哪些智慧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普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 , 治 上 主 张礼治 励人们积 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干余年封建社会 的统治思想。 晚年整理 “六经”等古代文献, 秋末期鲁国人,儒家"派创始 教 政 被尊称为“圣 孔子,名丘,`仲尼 人。我国著名的思 孔子其人 ★政治思想 ★经济思想 主要思想 ★教育思想 ★美学思想 ★30岁前 0 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30-50岁 欲仕不能 ★50-55岁 在鲁从政 ★55-68岁 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65-73岁 。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 仁 政 ” “礼治”(“德治”) 重利轻义 "见利思义" “富民”思想 “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美“和”善“统一 丘 仲尼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e★ 名 ★字 ★世称 ★春 秋 生活年代 ★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字号 孔子 生平 身份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 1.格言体 2.答问体 3.对话体 4.议事体 《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 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它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主要以 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 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 治 天 下”。 论语 文体 論 語 参 事 论语其书 价值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 共20篇 d 《子罕》《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 《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 论述方面 c 教育原则 学习方法 东汉郑玄的《论语注》(已散佚) 魏国何晏《论语集解》 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 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 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 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 东汉郑玄:由仲弓、子夏、子游等人撰定 柳宗元:曾子弟子记述 杨伯峻:采辑孔门弟子或者再传弟子 成书 有关笔墨于战国初期编纂而成 儒家经典著作 南宋时被朱熹定为“四书”之一 地位 语录体散文 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