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诗 经 · 那 风 》 静女 子 曰 : “不学诗无以言”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 , 曰 ‘思无邪' 。 11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 《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所以又称为《诗三百》。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句式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体 例 : 风、雅、颂 表现手法: 赋、比、兴 《诗经》背景知识 《 诗 经 》 体 式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指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那 (b èi) 、 鄜 、卫、 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bin)), 不同地区的采集的土风民歌 (160) 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 或朝会时的乐歌 ( 1 0 5 ) 。 分 为《大雅》 31、 《小雅》 74。 《大雅》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之作 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40) 分 为 《周颂》、《鲁颂》、 《商颂》 《诗经》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 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 歌咏的内容。 文学常识 1 、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2、 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 ) 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 500年间的诗歌。 3、又 称《诗》或《诗三百》 , 汉 代尊崇儒家被奉为 经典,才称为 《诗 经》,并沿用至今。 4 、“ 五经”指 《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 《 春 秋 》。 5、 “六义”指赋比兴风雅颂。 M 活动一:以音诉情 静女 诗经 · 那风 shū sì yú xiàn sāo chí ch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luán yí wěi yuè yì r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kuì tí xún fēi rǔ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活动一:以音诉情 静女 诗经 · 那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 女 其 娈 , 贻 我 彤 管 。 彤 管 有 炜 , 说 怿 女 美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从朗读中,你感受到诗经怎样的句式特点 这样表 达有怎样的效果呢 重章叠唱 定义:每一章的字数句数相同,只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换用不同 的词语的表现手法。把内容相近或相同的几句反复地咏唱。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 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 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 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重章叠唱的作用 活动二:绎景感情 同学们此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他们相遇后的 一 幅幅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抓取怎样的 画面来演绎 静 女 诗经 ·那风 静 女 其 姝 , 俟 我 于 城 隅 。 爱 而 不 见 , 搔 首 踟 蹰。 娴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 抓耳又挠腮。 姝:美丽、漂亮 爱:同“蔓”,隐藏 俟:等待 踟蹰:徘徊,来回走动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活动二:绎景感情 活动二:绎景感情 静女 诗经 · 那风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 爱红草颜色好。 炜:色红而光亮 说:同“悦” 贻:赠送 怿:喜悦 彤管:红色管状物 女:同“汝”,在此指彤管 娈:美好 活动二:绎景感情 静女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怿女美”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 活动二: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