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750年,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的产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1/5产值中的部分,另外的部分是非洲人和美洲人的贡献。 世界经济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在哥伦布和达·伽马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欧洲人就一直叫嚷着要归顺它。在这些欧洲开拓者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人还是十分艰难缓慢地爬行,勉强地搭上亚洲经济列车。他们只是到了19世纪才在车头找到一席之地。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如何理解两个红线词语? 导入新课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的科学技术史专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韦伯之问”:韦伯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等著作中反复提出的:为何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社会,没能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艺术领域走上独立于西方之外的理性化道路?“韦伯之问”是“中国学”的核心课题之一。 尝试概括和总结两位学者所关注的共同问题? 探究东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及其原因。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杜尔凯姆并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导入新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733 “飞梭” 1760s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1771 水力纺纱厂 阿克莱特 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印度的土地,色彩丰富和质量优良的棉织品让他们感到震惊,精良的平纹细布、色泽多样的印花棉布让他们眼花缭乱。 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 于是英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国商人建立棉织业与印染业,学习印度提高棉布质量。 光荣革命 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 资金 原料 海外市场 【史料阅读】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政治保障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840年英国棉布出口欧美2亿码,印度1.45亿码,其他地区3.8亿多码。19世纪中期,没有棉花的英国却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棉纺织品制造国、销售国。 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 资金 殖民扩张(掠夺、不平等贸易、黑奴贸易等)等资本原始积累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充裕的自由劳动力 原料 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掠夺;本国丰富的煤铁资源 技术 手工工场分工细致,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及其发明提供了条件 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 市场 国内: 充裕的国内市场 国外: 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工场无法满足需要 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如何认识圈地运动与英国工业革命的关系? 定性: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剥削; 继承了中世纪晚期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的历史趋势; 提供了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补充】农业资本主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问题探究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8世纪中国为什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 政治 对外 文化 经济 英国 中 国 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对比(15-18世纪) 资本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