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山水抒怀 第2课时 林泉之心 人美版(2024)七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01 新课导入 02 新课讲解 03 创作设计 04 拓展延伸 目 录 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 PART 01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观照自然时,并不是对自然景象进行简单描摹,而是侧重借景抒情。画家是如何通过营造山水意境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的呢 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画家会按自己的审美追求描绘自然景物,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请你体会画家怀丘壑山川之心、寄万物生灵之情的心境,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画面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请你根据自己对山水画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新课导入 郭熙,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山水画的艺术标准,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这一理论是对山水画创作的要求。郭熙认为,山水画应追求这四方面的和谐统一,以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 《早春图》——— 北宋.郭熙 新课导入 “可行”: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亲身经历画中的山水风光。 “可望”:通过画面传达出一种向往高远和深邃的心境。 “可游”:画面中的山水让人产生一种游历的冲动,激发遐想。 “可居”:营造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让人心生向往。 这四种境界的交融,使得一幅佳画必须兼备这四种元素。画者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追求,不仅悦目养心,还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栖息之地。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第二部分 PART 02 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 《潇湘图》(五代.董源)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新课讲解 《潇湘图》(五代.董源)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新课讲解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1:山林中掩映的屋舍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2:用披麻皴描绘的山峦 《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美好的江南景色。董源运用水墨渲染,来表现云雾中山水的含蓄与柔美,再现了江南山水的秀润迷蒙。 新课讲解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3:岸边的游人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4:在江中拉网捕鱼的渔民 《潇湘图》中除了山水树木之外,还画有许多人物,虽然小巧,却显得格外生动。 新课讲解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5:乘舟游玩的人们 南唐 董源 《潇湘图》局部6:岸边的植被 请你从这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中,细细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思考古人是如何在画中营造出诗意意境的,为什么说中国山水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 新课讲解 感知发现1 知识窗: 点景人物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构成要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点景人物的不同活动与行为,山水画亦可分为访友、雅集、游赏、读书、劳作和行旅等主题。点景人物要与山水有顾盼呼应。 任务一:探寻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联系。 点景人物:游赏 知识窗: 点景人物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构成要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点景人物的不同活动与行为,山水画亦可分为访友、雅集、游赏、读书、劳作和行旅等主题。点景人物要与山水有顾盼呼应。 任务一:探寻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联系。 点景人物:劳作 感知发现1 说一说:下面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在做什么? 点景人物:行旅 点景人物:访友 感知发现1 山水画小品: 山水画小品是一种取材于生活小景的创作体裁。画家笔墨随情而至、情感应景而发,以此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山水画小品一般多采用小景和近景等局部造景的方法,讲究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