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 目标导航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P49蓝字) (1)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和做法?(P49蓝字) (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它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地位和作用(P50正文+蓝字)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蓝字)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春天开始生长,夏天发展壮大,秋天收获,冬天囤积起来。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在县衙的书房里休息时,听到窗外竹子萧萧作响,仿佛是民间百姓的疾苦声。只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关心啊。惠民利民,安民惠民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P51探究与分享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 二十四节气是在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在农业生产中,人们需要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种植,进行合理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重要生产活动,以确保收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正确了解、掌握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农事活动,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每当节气更替,人们会根据习俗进行祈福。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我国古人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①②③④ 4.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P52相关链接 湖南岳麓书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一步半步的积累,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要脚踏实地。 4.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4.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庶:充足的人口 富:使人民有丰裕的生活 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4.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涵(P51-P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