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9052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20540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18张,课件,晓雾,涛连,天接
  • cover
(课件网) 渔家傲 ———李清照 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词的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理解“梦”背后词人抒发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萌芽于南朝,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小令、中调、长调。 词的风格: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文体常识 壹 读梦·诵读诗词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梦 贰 绘梦·描绘意境 1.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 2.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提示:加入适当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最能触动你的画面 绘梦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我仿佛感受到了— 梦中景(迷蒙、壮阔) 梦中语(殷勤、温暖) 梦中志(不满、追求) 叁 解梦·再读梦境体会“悲” 词人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它跟现实有什么关系吗?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用典 :“我报路长嗟日暮”的典源是屈原 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意思是我要在天帝的门口休息一下,可是眼看着天就要黑 了,道路还很漫长,我还要继续艰辛求索。 “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典源是杜甫 的《江上值水入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强调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很认真、很执着。 九万里风/鹏正举。 用典:典源是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原句描写大鹏起飞的浩大 声势,足见不同凡响。词人把自己比作大鹏鸟,从意象的选择就可以 感受到词人则以此表达自己也要有壮举。 肆 梦醒·读懂词人 她出生济南,长在汴京,自幼才华出众 少女时候的她无忧无虑 婚后与丈夫 ,研究金石文物,烹茶赌书, 志趣相投 虽然经常两地分离,饱尝相思之苦 那时候的她仍然幸福甜蜜 金人入侵,家乡沦陷 ,她流落南方,辗转漂泊 丈夫离世,29 年的恩爱夫妻,阴阳两隔 她孑然一身,不知身之所往 追随逃亡海上的朝廷,历尽风涛之险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流离之痛 紧紧缠绕着她。 早期作品 这首词记梦,梦境中海天相接,向天帝倾诉自己的苦闷,表达了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和向往。 课堂小结 1.基础作业:把这首词唱出来 2.提高作业:细读《如梦令》深入感悟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之处。 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