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第25课 河中石兽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 备课教师 王丽华 【学习目标】 :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并背诵。 2.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以及老河兵的方法之所以正确的原因。 3. 培养实践出真知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小目标: 1、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作者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 出卷网),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2)、了解背景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记述狐鬼故事的志 出卷网怪小说,题目是编者加的,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晓岚(1724—1805)和众人 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3)、文体知识 《阅微草堂笔记》是和《聊斋志异》一样有着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阅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圮( ) 募( ) 棹( ) 柿( ) 湮( )啮( )溯( ) 欤( ) 2、解释下列句中加加粗的字词。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 (3)曳铁钯 ( ) (4)湮于沙上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 ) (7)不更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预习反馈 1、检查、矫正课前预习。 2、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 出卷网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 出卷网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归纳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拓展延伸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当堂训练 1、填空。《河中石兽》选自 出卷网 。作者是 ,字晓岚,清代 __﹑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 溯流( ) 臆断( ) 啮( ) 3、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寺临河干 B.曳铁钯 C. 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 帐寺中 5、翻译下列语句。 (1)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