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49292

2025年同步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3078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同步,教学,中外历史纲要,16课,亚非拉
  • cover
2025年同步教学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及特点; 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的表现,正确评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时空观念】要求掌握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和影响,加深理解这一时间段内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史料实证】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过程及其特点。 【历史解释】通过历史材料和历史表述,分析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高涨的原因,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家国情怀】了解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等人的经历,认识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民族民主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人民的不懈努力。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设计: 1.本课第七单元中的第16课,包含“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三个子目,时间跨度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此阶段的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既是一个“多元体”,又是一个“统一体”,具有“多元”与“统一”的特点。 2.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对本课涉及的代表性国家及领袖人物有了基本的史实认知,具备基本的概括、叙述和评价能力。可以在讲授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回顾既有知识储备的同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扩大学生视野,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再次深层次地审视、理解这场运动。 3.学生需要在探究和教材内容相关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文字史料,以及教材的辅助栏目,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上面是电影《甘地传》的剧照。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甘地传》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八项大奖。 《甘地传》是一部备受赞誉的传记电影,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八项大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影片制作团队的认可,也是对甘地这位伟大人物的致敬。 请思考: 你了解历史人物甘地吗?人们为什么向甘地致敬?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一)民族民主运动概念: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其中: 1.民族运动:是指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2.民主运动:是指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二)背景: 材料一 (一战后)英国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材料三 一战期间,中国和印度的工人人数都超过了二百万;埃及工人达到六十四万人以上;阿根廷的产业工人增至三十五万。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