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广角--搭配(一)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 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 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说教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答题器、动手操作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镜。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首先利用学生喜欢的智慧爷爷的生日作为新课的引入,接着在猜年龄、破解密码锁、拍照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镜中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发现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了解发现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难点 : 说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说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说教学过程 学习简单的排列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本节课我力求体现数学的“活”。 一、创设情镜,激发兴趣,初次感受有序 过生日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但通过智慧爷爷的生日会去猜别人的年龄是从未经历过的,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来创设情镜,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但教材中直接呈现了给出3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因此,我先出示8和9两个数,利用找智慧爷爷年龄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排列是有顺序的,也为后面三个数的排列提供了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活动: 猜一猜1、2、3会组成几个不同的密码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开密码锁”,引导学生经历了进行简单排列与组合的过程,让他们先猜一猜,再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尝试摆两位数 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用数字卡片1、2、3动手摆一摆,从中任选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哪些个位数和十位数不同的两位数,边摆边记录,把结果记录在数位表上。用计时器倒计时,学生开始活动。我用截屏和学生上传照片的方法,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么摆的,并对正确的方法进行肯定表扬,对有问题的方法进行指正和鼓励。提前预设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